2025年第二十八屆俄羅斯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於3月18日至20日在莫斯科盛大舉行,共有來自26個國家的超過500件作品參展。本次展覽中,由中華創新發明學會帶領的台灣代表團表現卓越,榮獲16項金牌及2項大會特別獎,再次征服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的舞台。
中華創新發明學會執行長吳智堯表示,俄羅斯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歷史悠久,是全球知名的國際發明盛會之一。台灣代表團此次獲獎的作品涵蓋綠能、醫療照護、生技及日常生活等多個領域,充分展現創新應用的多樣性。
其中,大專院校的表現尤為突出。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由粘譽薰教授與周榮泉講座教授帶領的學生團隊-陳信翰、賴志賢、郭柏佑、楊博惠,開發出「Ag3PO4/TiO2修飾的SnO2乳酸感測器」,榮獲金牌。
本感測器以非酵素技術實現高穩定性與操作便利性,能避免因酵素降解或極端環境導致性能下降,特別適合乳酸等代謝物的即時監測。此外,該感測器還具備良好的靈敏度與選擇性,能準確辨別乳酸濃度變化, 特別適用於生物醫學診斷和環境監測。而低成本且易於量產的特性,展現出廣泛的應用潛力。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與商業化價值。
致理科技大學商務科技管理系,由致理科技大學商務科技管理系萬翊慈、林于婷同學與二信高中商業經營科陳妤潔、游盛惟、徐冠銘等3位同學合作,以「遠端送物照護互動系統」,獲得金牌的肯定。
「遠端送物照護互動系統」,致力於解決護理人員力不足、跨病房巡視效率低、以及緊急照護需求,無法即時反應的問題。
該系統結合虛擬實境(VR)與服務型機器人技術,針對護理站的需求設計,可實現遠端查房與物品配送,大幅提高護理效率並確保病患即時獲得照護。此系統的應用不僅解決護理人力不足的問題,還為醫療場域注入智能化的創新應用。
而另一個金牌作品,則是由國立中山大學生物醫學院副院長林哲信、醫學科技學系教授巫建興領導的研究團隊-陳彥亦、張桔睿、陳思羽、蔡汶瑾,以及美國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中心團隊,聯合研發的「超音波膠囊內視鏡影像技術」。
克隆氏病為影響腸道健康的慢性炎症腸病。該技術能使用超低電壓驅動的高頻超音波偵測腸壁及週圍組織的變化,可達到3至8毫米的深度探測,並透過AI演算法快速分類病症,大幅提升診斷準確性與效率。
這項技術突破了傳統內視鏡的限制,尤其在於其氣囊推進技術,能靈活調整膠囊在腸道內的運行路徑,確保影像的高解析度。
這項技術的成功開發,不僅將顯著改善克隆氏病的早期發現和治療,更為全球醫療專業人士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診斷工具,能更有效地管理和治療腸道疾病,進一步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質。
而由長庚大學醫學院、長庚醫療教育研究中心(CGMERC)、基隆長庚醫院急診醫學部與數位教材公司 DigiBull Education Technology 代表,廖書晨、吳俐瑩、陳妍廷、曹毓安團隊,共同開發的教學遊戲《急診推理事件簿- Code Blue Files》,也獲得金牌的肯定。
該遊戲以臨床推理學習為核心,以遊戲化學習設計,融合了知識、技能及情境教學,並整合ACGME核心醫學能力,提供跨專業、多面向的學習經驗。
遊戲中模擬急診與病房等實際場景,結合數據驅動的即時回饋系統,幫助醫學生與年輕醫師在挑戰性環境中提升臨床思辨能力。遊戲劇情根據學員的決策改變,提供個別化指導,激發學習動機與效果,並且幫助教師辨識學生盲點,達到個別化教學的效果。
這些創新成果充分展現台灣代表團在國際舞台上的實力與競爭力,無論是在醫療、科技還是教育領域,都為全球提出了具啟發性的解決方案,進一步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中華創新發明學會114.04.01